本次测试网卡采用以太网标卡-25GE(Hi1822)-四端口-SFP+,以该网卡为例对网卡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性能。
优化方法主要包含调节网卡参数和中断绑核(即将网卡中断绑定到网卡所在物理CPU上),具体优化项如表1所示:
参数名称 |
参数含义 |
优化建议 |
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irqbalance |
系统中断均衡服务,会自动将网卡软中断分配到相对空闲的CPU上。 |
默认值:active 现象:开启状态下系统会自动将网卡软中断分配到相对空闲的CPU上 修改建议:
|
||||
rx_buff |
聚合较大的网络报文需要多篇不连续的内存空间,内存利用率低,增大该项可以提高内存利用率。 |
默认值:2 现象:默认值为2时中断会消耗较多的CPU资源 修改建议:通过加载参数的方式,配置“rx_buff”的大小,减少不连续的内存,提高内存利用率,提高性能,调整为“8”。具体操作见表后。 |
||||
ring_buffer |
通过增加网卡buffer大小可以增加吞吐量。 |
默认值:1024 现象:通过ethtool -g <网卡名称> 查看 修改建议:将“ring_buffer”队列大小调整为4096。具体操作见表后。 |
||||
lro |
Large Receive Offload,打开后会将多个小包聚合为一个大包以提高效率。 |
默认值:off 现象:打开后最大吞吐量明显上升 修改建议:打开“large-receive-offload”功能,调高网络包收发效率。具体操作见表后。 |
||||
hinicadm_lro_-i hinic0_-t_<NUM> |
表示最大NUM微秒后将收到的包聚合发出,调整为256微秒。 |
默认值:16微秒 现象:配合lro功能使用 修改建议:调整为256微秒 |
||||
hinicadm_lro_-i_hinic0_-n_<NUM> |
表示最大收到NUM个包后将聚合的包发出,设置为32个包。 |
默认值:4个包 现象:配合lro功能使用 修改建议:设置为32个包 |
1 | cd /etc/modprobe.d |
1 | vim /etc/modprobe.d/hinic.conf
|
1 | options hinic rx_buff=8 |
1 2 | rmmod hinic modprobe hinic |
1 | cat /sys/bus/pci/drivers/hinic/module/parameters/rx_buff
|
1 | ethtool -G <网卡名称> rx 4096 tx 4096 |
1 | ethtool -g <网卡名称> |
1 | ethtool -K <网卡名称> lro on |
1 | ethtool -k <网卡名称> | grep large-receive-offload |
除了以上优化参数以外,还需要将网卡软中断绑核:
1 | cat /sys/class/net/ <网口名> /device/numa_node |
1 | lscpu |
1 | cat /proc/interrupts | grep <网口名> | awk -F ':' '{print $1}' |
1 | echo <core编号> > /proc/irq/ <中断号> /smp_affinity_list。 |
为了发挥鲲鹏处理器性能,我们推荐旁路SMMU。
1 | vi /etc/grub2-efi.cfg
|
if [ x$feature_platform_search_hint = xy ]; then search --no-floppy --fs-uuid --set=root e343026a-d245-4812-95ce-6ff999b3571c else search --no-floppy --fs-uuid --set=root e343026a-d245-4812-95ce-6ff999b3571c fi linux /vmlinuz-4.14.0-115.el7a.0.1.aarch64 root=/dev/mapper/centos-root ro crashkernel=auto rd.lvm.lv=centos/root rd.lvm.lv=centos/swap LANG=en_US.UTF-8 iommu.passthrough=1 initrd /initramfs-4.14.0-115.el7a.0.1.aarch64.img
此优化只适用于鲲鹏计算平台上内核版本为4.14.0-115.el7a.0.1.aarch64的CentOS 7.6操作系统,若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,则需要先用uname -r命令查询当前内核版本,然后在找到vmlinuz-<内核版本>所在行的末尾加入“iommu.passthrough=1”。
调整系统配置选项,充分发挥系统硬件性能。
参数名称 |
参数含义 |
优化建议 |
配置方法 |
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vm.swappiness |
swap为系统虚拟内存,使用虚拟内存会导致性能下降,应避免使用。 |
默认值:60 现象:用到swap时性能明显下降 修改建议:关闭swap内存的使用,将该参数设定为0 |
执行命令:
|
||||
MTU |
网卡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的大小,调大后可以减少网络包的数量以提高效率。 |
默认值:1500 Bytes 现象:可以通过ip addr命令查看 修改建议:网卡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的大小设置为9000 Bytes |
|
||||
pid_max |
系统默认的“pid_max”值为32768,正常情况下是够用的,但跑重量任务时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,最终导致内存无法分配的错误。 |
默认值:32768 现象:通过cat /proc/sys/kernel/pid_max查看 修改建议:设置系统可生成最大线程数为4194303 |
执行命令:
|
||||
file_max |
“file-max”是设置系统所有进程一共可以打开的文件数量。同时一些程序可以通过setrlimit调用,设置每个进程的限制。如果得到大量使用完文件句柄的错误信息,则应该增加这个值。 |
默认值:13291808 现象:通过cat /proc/sys/fs/file-max查看 修改建议:设置系统所有进程一共可以打开的文件数量,设置为cat /proc/meminfo | grep MemTotal | awk '{print $2}'所查看到的值 |
执行命令:
说明:
${file-max}为cat /proc/meminfo | grep MemTotal | awk '{print $2}' 所查看到的值。 |
||||
read_ahead |
Linux的文件预读readahead,指Linux系统内核将指定文件的某区域预读进页缓存起来,便于接下来对该区域进行读取时,不会因缺页(page fault)而阻塞。 鉴于从内存读取比从磁盘读取要快很多,预读可以有效的减少磁盘的寻道次数和应用程序的IO等待时间,是改进磁盘读IO性能的重要优化手段之一。 |
默认值:128 KB 现象:预读可以有效的减少磁盘的寻道次数和应用程序的IO等待时间。通过/sbin/blockdev --getra /dev/sdb查看 修改建议:通过数据预读并且记载到随机访问内存方式提高磁盘读操作,调整为8192 KB |
执行命令:
说明:
此处以“/dev/sdb”为例,其中<sectors>为要调整预读的值大小,建议填入8192,对所有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盘都要修改。 |
||||
I/O_Scheduler |
Linux IO调度器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这个调度器来优化系统性能。 |
默认值:CFQ 现象:要根据不同的存储器来设置Linux IO调度器从而达到优化系统性能 修改建议:IO调度策略,HDD设置为deadline,SSD设置为noop |
执行命令:
说明:
此处以“/dev/sdb”为例,对所有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盘都要修改。 |
||||
nr_requests |
在Linux系统中,如果有大量读请求,默认的请求队列或许应付不过来,Linux可以动态调整请求队列数,默认的请求队列数存放在“/sys/block/hda/queue/nr_requests”文件中 |
默认值:128 现象:通过适当的调整nr_requests参数可以提升磁盘的吞吐量 修改建议:调整硬盘请求队列数,设置为512 |
执行命令:
说明:
此处以“/dev/sdb”为例,对所有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盘都要修改。 |